遼寧沒有海拔高過四千米以上的山,最高的山峰,就是被譽為“遼寧屋脊”的崗山,海拔1373米,它位于遼寧撫順是新賓縣響水河鄉境內。對于海拔在幾十米的平原地區,突然間出現個一千多米的山峰,的確是高山仰止的感覺。
崗山不是一座凸起的山峰,它是長白山的余脈,山巒起伏,群峰兀立,溝深林密,溪谷縱橫,地貌景觀獨特,尤其以秋天的楓景而備受青睞。
我與崗山的淵源就來自這座烈士陵園。
那是二十六年前,國家民政部、團中央、全國總工會等等單位發出通知,號召各級組織要對全國6萬余座烈士陵園土墓修建成永久性陵園,以告慰各位英烈。那個時候我還在共青團崗位工作,根據分配的任務,我們單位負責將響水河戰役中的烈士墓歸納一起,修建成永久性陵園。我就是在那個時候第一次來到響水河子鄉,知道了崗山這個地方。聽說,那里有遼寧的最高峰,那里秋天的楓葉非常好看。
十年前,我第一次走進崗山,這里已開發成旅游景區,50元的門票也算是價格不菲了。出于對烈士陵園的緣分和懷舊,也是為了一覽眾山小的豪情,我第一次登上了崗山的主峰。
從后,我又多次來響水河子鄉,除了憑吊先烈,還有一個內容,就是觀賞被烈士們鮮血染紅的楓葉。
目前,崗山林場也開發成旅游風景區,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不便的原因,不是特別的火。因此,每年十一假期來這里旅游的人并沒有到達到人潮如涌的程度,選擇來這里賞楓是您正確的決定。
既然到了遼寧屋脊,國慶節的最后一天又是重陽節,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等既是自古以來的習俗,又可以抒懷健身。來崗山一游,意義非凡。
由景區大門至登山棧道停車場坡陡彎多,全程板油路面,雖然只有十幾公里的路程,在彎路車輛交匯時,還是比較考驗駕駛技術的。謹慎駕駛,適當鳴笛提示都是非常有必要。
這個季節山頂上的樹葉基本都被風吹光了,有“水滴石穿”、“馬蹄印”等景觀。遠眺群山,跌宕起伏,延綿不絕。借助望遠鏡,東可見通化城,北能望清原縣,南可看桓仁府,西可覽新賓鎮。高山氣候形成了那里的特殊地理環境,每年6月中旬,當大地春花謝盡、叢林滴翠之時,崗山峰頂卻是一片花海。其地質構造雖不同于江南黃山,但在遼東地區,集自然美于一處,實不多見。
有朋友可能要問了,不是說崗山也是非常美的賞楓地嗎,怎么不見楓葉?其實,當我們開車一路上山時,路兩側都是楓樹、松樹等,海拔在500多米左右,構成了五彩斑斕的景觀,到了海拔一千多米時,闊葉林的樹葉基本上都掉沒了,只有常青的松樹不為嚴寒所懼,迎風斗雪,展示著頑強的生命力。
崗山植物種類繁多,有著典型的長白山區系植物特征。境內有原始森林561公頃,為原始針闊混交林。這里林豐草茂,古木蒼翠,蔗天蔽日,遼寧省瀕危植物東北刺人參,天女木蘭,紅豆杉等依然可見。
崗山的楓樹均為自然生長,盡管名稱上有了景區的感念,但是距離景區管理還有很大的差距。由于景區大門距離山頂還有很長的距離,區域內主要是以林場為管理單位,因此在景觀上還是處在原生態的生長狀態,楓樹、枝干、楓葉高低錯落,作為攝影師需要耐心的提煉和精心的構圖才能在雜亂的景像中把楓葉的美感拍攝出來。
很多朋友都會有感慨,為什么你看到的景和我拍攝的景不一樣,問題就出在提煉這個過程。你一走一過看一眼漫不經心,所以,每一處的景色基本差不多,而好的攝影師不是見啥拍啥,他需要做的就是把不同之處通過鏡頭記錄下來。
如果說登上崗山之巔我們看到了風景,那么我們走下山看到的的就是景色。風景是廣泛的、抽象的,而景色則是具體的,有色彩的。
崗山的美不僅有山的偉岸,不僅有豐富的森林色彩,最生動的就是這潺潺的溪流,它是響水河的發源地。有了它與楓林作伴,崗山的景色一下子就鮮活了,有靈氣了,格外惹人喜愛。
崗山的秋天是詩情畫意的,崗山的秋色是美艷之至的。你從秋天走來,這山巒、這溪水、這楓葉,是為你準備著的。你曾尋覓的一處遠離喧囂,美色詩意的地方,那便是崗山。
我喜歡欣賞崗山楓樹的搖曳,喜歡聆聽崗山溪水的奔騰,當我用20秒的快門速度來記錄這個畫面,水流被霧化成一種婉約,這是人類肉眼無法能看到的,只能借助相機的特殊功能將溪水與這大自然的美妙定格。
秋來,風起,葉落飛,這是大自然的規律,古人見此景常常為此哀嘆,“片片飛來總是秋,理多方位何處復添愁。自憐枝上無收管,卻帶殷勤出御溝。”看今朝崗山,“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
我之所以先直達山頂,就是為了想在下山時在這優美的環境中多走一走。這樣的美景不是所到之處都可以看到的,這里的空氣不是生活中每時每刻都能享用的,既然走入這大自然的環抱中,那么,何嘗不應該來一次放松。漫步,慢慢領略和發現崗山的自然之美,也不算是辜負了。
炎炎的秋日,高懸在當空。楓葉獨領秋的風騷,那一縷縷陽光,穿過稀疏的楓葉,給紅透的葉子增光添彩。那一座座山峰,仿佛是越燒越烈的火焰,那一片片楓葉,猶如一把把火炬,燒得滿身通紅。一片、兩片、三片;一樹、千樹、萬樹,到處都能看到楓葉燃燒的影子,到處都彰顯著楓葉羞紅的笑臉。
上山的路有兩條,在“Y”字型路口分為兩個方向,一個是上山的板油路,一個是與小溪并排的土路走向林場的深處。沿著土路向里走,景色更加的原生態。很多年沒有一個人走在這樣的樹林中,多少會有些緊張,尤其是林中偶爾會有驚飛的鳥,你嚇著了它,它也嚇了你一大跳。
遇到了一群暮歸的羊,讓緊張的心有了回歸。我們已遠離大自然太遠、太久,竟然有些不習慣了,多親近大自然,就是為了更好的融入到自然之中,享受到生活的安逸。
看蛙人的小屋,讓我了解到崗山的特產林蛙。由于價值不菲,常有偷蛙的人,現在正是林蛙下山進入溪水池塘準備冬眠的季節,也是林蛙最肥美的時候。我問看蛙人在這里住害怕不害怕,他搖搖頭說到,這有啥怕的。
崗山一帶野生動物較多。有野生動物53科176種,野豬、狍子、狐貍、山兔、雉雞等各種鳥獸,到處可見。偶有獐狍野鹿,穿行于林間,給人一種奇妙之感。崗山是響水河子的發源地,由于山高水涼,所以生長著一種極為名貴的細鱗魚,清代,此魚是向宮廷進貢的方物之一。當然,這里最貴重的當屬這個酷似于青蛙的林蛙,當地叫哈士蟆。林蛙富含 4 種激素、9種維生素、13種微量元素和 18種氨基酸,在藥用、滋補和美容方面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是蛙類中價值最高的一種,被列為“宮廷八珍”(參、翅、骨、肚、蒿、掌、蟆、筋),“四大山珍”(熊掌、哈氏蟆、飛龍、猴頭)和“東北新三寶”(哈氏蟆、紅景天、不老草)之列。
崗山森林公園的前身是崗山林場,國家禁伐林木后,很多職工紛紛外出打工,目前林場內依然有二十幾戶老職工守著這片家園,平時的護林防火巡視工作量非常大。
紅磚房、灰瓦、木材所、柵欄墻等等,讓我恍惚回到了上個世紀我家住小平房的日子,倍感親切。隨著崗山旅游開發,這些職工家有閑房子的也接待游客,與人方便自己也有了額外的收入。
夕陽西下,炊煙裊裊,崗山的秀美楓景又多了一份生機。
遇見亦是美好,塵封便已傾城。
本圖文為樂途旅游作者@官子旅行原創,拍片碼字不易,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和商用。
貼士
除此之外,我還提到了...
崗山森林公園,新賓永陵、赫圖阿拉城
哈什蟆
該靈感墻已存在
Recommended amazing places just for you
發現更多靈感
3條評論
0/140